湖南传统工艺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非遗动态 > 人物专题 > 正文
人物专题
梁德颂:苗画就是我的生命
发布时间:2019-07-22 14:17:36      作者:文/万昕 图片除署名外皆由龙尧拍摄     审核:  来源:团结报       点击: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苗画大师梁德颂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苗画大师梁德颂——

“苗画就是我的生命”

文/万昕

图片除署名外皆由龙尧拍摄

吉首乾州古城里的非遗民间苗画大师梁德颂的“梁氏苗画”工作室,位置并不十分显眼,却是难得的清幽之地。找了好一会,我才寻到了工作室门口。

一进门,便看到梁德颂正襟危坐带着老花镜坐在桌前,手里握着特制的画笔正一笔一画地在朱红色棉麻质的手包上,仔细地给代表美好、祝福寓意的喜鹊和梅花填充上色。另一边,12幅精美的苗画作品呈对称式陈列在大厅两侧,越是往里走越能被底蕴深厚的苗族文化之风所沁染洗礼。各类极具苗族特色的小物件鳞次栉比:古韵古风的刺绣扇、精致小巧的苗鼓、棉麻材质的手提包等,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其中拥有百年历史的祖传“接龙衣”则当仁不让地成了工作室的镇店之宝,尤令人震撼。

苗画作为湘西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始于清朝末年,最初是作为苗族姑娘刺绣图样的形式出现,后来几经加工沉淀,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苗族没有独立的文字,其民族文化的信息,除了通过口口相传外,就只有通过苗画等其他图案化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苗画这种“画在纸上、布上,挂在任何一个需要的位置上”的图案样式成为了苗族文化最形象的历史读本。

 

梁德颂在创作苗画 梁金翠/摄

 

1964年出生的梁德颂,是湘西保靖县水田河镇人。因其祖父和父亲在苗画上造诣深厚,从小受到他们耳濡目染的梁德颂7岁便开始学画,如今55岁的他已经从事苗画47年。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梁德颂采用写实与抽象、夸张与变形、自由与严谨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再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苗画既古朴原始又热情奔放,富于浪漫风格,体现出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审美追求的高度统一,形成了独特生存环境下的苗族文化符号。

其中,在他21岁结婚之后的20余年期间,梁德颂迫于生计,不得不停止苗画创作外出打工。他做过水泥工,也干过种植业,直到2006年,梁德颂意识到苗画即将面临失传的危机。他一边承担的是养家糊口重任,一边想把苗画传承的职责扛起来,而苗画当时由于暂时缺少市场,短时间内无法获得效益,还可能让他多年打工的积蓄散尽,梁德颂曾一度非常迷茫。最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搏斗和思考,作为第三代苗画传承人的使命感唤起了他必须回到家乡,将苗画重整旗鼓的决心。回到湘西后,梁德颂毅然决然地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拿出一切积蓄,五年之内必须在苗画创作上做出成绩,让苗画得以传承发扬下去。这时正赶上政府向市民免费开放乾州古城门面三年使用权的优惠政策,梁德颂自然没有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果断向政府申请并得到批准后,他独自一人驱车从水田河镇的老家里,将珍藏在深山多年的苗画作品和祖传的作画工具一起,悉数搬到了乾州古城,画舫取名为“梁氏苗画”。自此,他的苗画创作发展之路就从这间工作室重新扬帆起航了。

梁德颂在教授台湾同胞苗画 梁金翠/摄

 

2009年5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冯骥才到湘西州进行文化考察,当他看到梁德颂的苗画后,不仅惊叹其画技纯熟、用笔老到、设色考究,还说保靖苗画是湘西的一张名片,应该设法加以保护和传承。其中,冯骥才对还未上色的画作《鲤鱼跳龙门》更是青睐有加、赞不绝口。冯骥才的肯定,让梁德颂更坚信了自己在苗画创作的决心,梁德颂说:“我的努力没有付之东流,冯骥才就像我的伯乐,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勇气。”

同年10月,梁德颂费时一个多月呕心沥血独立完成的《双凤朝阳》,获得“湘鄂渝黔边区民族民间旅游商品及民间工艺大师评选大赛”金奖,他本人被授予“民间工艺大师”称号。当时在评选大赛上,有人出资2万元购买他的金奖作品《双凤朝阳》,因其不舍最终作罢。

《双凤朝阳》让湘西苗画一时间名声大噪,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参观“梁氏苗画”工作室,甚至有人专门从外地赶来,只为购买一见倾心的苗画作品。随着苗画的影响愈发深远,梁德颂却并没有因此自我膨胀,他依旧严格按照从前的生活作息时间:每天5点早起,洗漱完毕、吃完早餐后,6点来到工作室里,开始苦思冥想创新画作,整理完毕后就练上几笔,一画就是大半天。梁德颂为苗画的发展壮大之路一心谋划着,他按自己的设想计划,每年都要出去学习交流至少一次:2012年,他的苗画作品在台湾展览了三个月时间;2013年,梁德颂去到与吉首市有着友好城市之称的法国蒙达尔纪市进行深度交流学习;2016年,由湖南省文化厅带队去到澳大利亚一个月,到当地中学给学生们上课,梁德颂利用现场作画表演,让异国学子深刻地体会到苗画的博大精深和湘西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每次出差前,梁德颂事先会做足功课,他希望把每幅苗画作品上的图案及每个符号代表的意义都能清晰地定义好解释好,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湘西苗画。如在苗族人审美观念中,牡丹代表着最美丽的花,凤凰代表着好看的鸟,因此彩色苗画多取材于寓意吉祥如意的“凤穿牡丹”、“龙凤呈祥”、“喜鹊闹梅”等,来反映喜庆吉祥、人寿年丰。其中,图案的样式讲究成双成对,在对称之中又稍加变化……梁德颂自豪地说,他的愿望就是让苗画走出湘西,走出国门,让世人都能看到苗画之美。

 

梁德颂在澳大利亚中学传授苗画后与学生们合影 王军/摄

为将苗画很好地传承下去,梁德颂在苗画创作上进行了大胆革新和创造。为了让留色时间更长,他摒弃了从前老式的用色颜料,将矿物质材料改为新式环保型材料,将仅描绘于服装和布上的苗画,发展到宣纸、水粉纸上。2008年,梁德颂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1年,湘西苗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梁德颂在湘西州成立60周年庆典上展出的苗画作品《酉水流金庆华诞,吕洞溢彩铸辉煌》创世界最大的手工苗画作品纪录,如今这幅作品已收藏于湘西州非遗馆。2018年,梁德颂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画的代表性传承人。

梁德颂的苗画作品大多构图饱满、线条流畅、细致入微,题材广泛而魅力天成。作品用色大胆艳丽而配色又十分讲究,既注重底色和图案色的对比,又考虑到相互映衬和谐;既注重主色和辅色的线面穿叉,又考虑到装饰对象与应用场合的明丽交融。他的作品,通过协调而艳丽的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极富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在梁德颂潜心创作的同时,他从不忘倾力培养传承人,让苗画这朵民间艺术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他的二女儿受其影响,从小便爱上作画,从湖南大学美术设计院毕业归来,便子承父业,传承他的苗画创作。同时,工作室还吸引了众多学徒,每天前来学艺拜师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梁氏苗画”画舫成为了传承苗族特色文化的窗口。

梁德颂多年苦心孤诣研究和创新,让曾一度面临失传危机的苗画终于得以重焕生机。当问到苗画到底对他意味着什么时,梁德颂说:“苗画就是我的生命,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古老文化遗产,传承苗画更是我身为苗族人的一种文化自觉。”

 

 

梁德颂

梁德颂,男,苗族,1964年11月出生在湖南保靖县水田河镇白合村,苗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其苗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多件被湖南省、湘西州博物馆收藏。其中《凤穿朝阳》、《龙凤呈祥》于1986年在北京展览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凤穿牡丹》2006年赴上海展览获得有关专家、学者和工艺美术学院梁任生教授的好评,2008年9月在北京卢浮宫参加中国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览会。2009年10月在湘鄂渝黔边区首届民族民间旅游商品暨民间工艺大师评选大赛中,《双凤朝阳》荣获金奖,并获得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

 

 

作品赏析

(梁德颂部分苗画作品)

梁金翠/摄

 

 

 

文章来源:团结报

https://www.sohu.com/a/328308650_10016035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