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传统工艺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非遗动态 > 市县新闻 > 正文
市县新闻
《零陵文旅丛书》| 零陵乐塘皮鼓
发布时间:2019-12-18 14:38:34      作者:唐浪 杨金砖 彭涛凯     审核:  来源:红网       点击:

乐塘位于零陵西陲与广西全州交界的珠山镇离零陵县城约 70 里。若是驱车前往,先是沿 207 国道至珠山镇,然后往火湘桥方向行数公里,再沿通村小道缓缓徐行,在树木掩映的深处,隐约地传来几声鸡鸣,引颈而望,见青山之中有一片良田,良田边有一个传统村落,这就是零陵乐塘。

乐塘皮鼓

乐塘村名由来已久,是否与其制作皮鼓有关,目前暂无稽考。乐塘村共有 11 个组,1700 余人,主要以蒋、张、陈三姓为主。其中蒋姓 4 个组,陈姓 3 个组,张姓 3 个组。制作皮鼓的主要是张姓人家,而蒋、陈二姓均以耕读为生。另外还有 1 个组,则有七八个姓,他们多是原来的商贾人家,居住在街口的位置。因为乐塘恰在零陵至全州的中间,又位于湘桂故道上,南来北往的商旅多寄居于此歇息休整,因此,十里八乡的生意人,会集于此开铺设店,经营客栈,出售南北杂货。故此,乐塘古来就是一个集商农于一体的集镇性村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在乐塘村,我们找到了两册封面已完全稀烂的《张氏族谱》,一册是清道光元年十五代孙张文德述序,民国四年十八代孙张世福、张世全,十九代孙张志高、张志修、张志春、张志梅同刊的《乐塘张氏族谱》。另一册是《零陵张氏通谱》,汇集了整个零陵各地张氏族谱的序言。

《乐塘张氏族谱》得知:

乐塘张氏始祖张才兴,原籍北京直隶顺天府通州武清县杨柳村人,明初洪武二年蒙韩平章收集充军。

其子张兴,任顺天府永清县收补军役,三十二年征苏州遵化有功,升小旗,三十三年征济南,升总旗,三十四年实授百户,三十五年钦升陕西西安卫左所正千户。

其第三派张得玉,于宣德六年蒙钦调湖广都司永州卫右所,世袭,实授正千户,从此,举家迁居永州。

第四派张胜,官指挥,敕封武德将军,于明正统八年袭正千户。

第五派张雄,明景泰三年袭正千户。张鉴于明顺天五年袭正千户。

第六派张鉴之子张武,官指挥,敕封明威将军,明成化十五年替北正千户,正德十二年征湖广郴桂有功,十四年奉勘合升本卫指挥佥事。

第七派张高,字汝明,号北塘。明正德十五年袭指挥佥事,嘉靖六年奉勘合革,授原职正千户。弘治甲寅年十一月二十六午时生,嘉靖三十三年十月十一日巳时没,葬罗塘甸边,壬山丙向。

第八派张怡,明嘉靖十三年袭正千户。

第九派张轸,明万历二十四年袭千户之职。没于四十一年,葬乐塘石山岭,坐北朝南。

第十派张国篆,敕封怀远将军,于万历四十三年替北正千户。

第十一派张纯武,崇祯十一年赴部承袭。

其十二派之后,已是有清一代,其族人已不再世袭军中之职,查其谱书 基本上皆为乐塘之民,以耕读、工匠为务。

《乐塘张氏族谱》可以清晰地看出两个问题:其一,张氏祖上在明代多为行武豪杰,世袭永州卫正千户,统领一方,门庭显赫。也正因为其为军营首领,战鼓是必备之物,其族人或军旅中可能就有专门制作皮鼓的工匠,从而具备了制作皮鼓的先天因素。其二,乐塘之名可能晚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并且与制作乐鼓有一定关系。因为其第七派张高没于嘉靖三十三年十月十一日葬于罗塘甸边。说明在嘉靖年间,其地名为“罗塘”,而非“乐塘”。而到万历年间,其第九派张轸没于万历四十一 年,“葬乐塘石山岭”。而后,所有的文献记述都是“乐塘”而非“罗塘”。可见“乐塘”之名在万历年间已为张家所用。由“罗塘”而“乐塘”, 是张家族谱的笔误,还是族人的有意为之,抑或是其张家于此制作皮鼓,以乐于民,而百姓自然而然地将“罗塘”呼之“乐塘”?其原由我们还是因文献不足仍不得而知。

我们在考察中,问其乐塘皮鼓的源渊脉络?最早始于何时?大家多是一脸茫然,都说不甚明了。只知道自少时起,就见有族人在农闲时节制作皮鼓,十里八乡的乐师常到村里来买鼓,而并不知道皮鼓制作源于何人,起于何时。

我们在村中采访到了一位叫张甲生的皮鼓匠人他于 1964 年出生,是一位地道的乐塘人。其父亲曾在广西桂林打铁谋生,而张甲生则爱上了制 作皮鼓的传统工艺,从事皮鼓制作有十多年的历史。他告诉我们:乐塘张家最早从北京通县从军,搬至永州古城司马塘,然后搬至富家桥,然后再 从富家桥搬至西乡咸阳里乐塘。他们现在每年清明都要到富家桥去扫墓祭祖。后查其《族谱》发现张甲生所说有误。富家桥一带只有其祖上的一处坟山地,而并非有其他产业,不存在迁徙居住。

随后,我们在张甲生的陪同下,找到村中的老匠人张绵智先生。张绵智老人系张甲生的同房叔父,出生于 1931 年,今年已 87 岁,虽然有些哮喘,已不能从事皮鼓制作,但看上去还较为健朗。他说偶尔还能下地干些轻活,思维非常清晰。我们见到他时,他刚从镇卫生院打吊针回来。说前段时间因气温过高而中暑,有些不适,故去看了看医师。从镇上回来,其高统靴上有些黄泥,他亲自到井边用稻草将鞋泥擦洗干净。然后,回到堂屋里,端出几张凳子放在门前的坪子上,还特意捧出一大盆花生。说:农村里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客人,只有这自家种的花生。

当我们聊起乐塘皮鼓的事,他非常兴奋。他说乐塘皮鼓是其祖父张志高从湘乡拜师学回来的一门手艺。后传于他的父亲张大林与叔父张宏民; 张大林晚年将手艺传给张绵智,绵智的小孩因病不再制作皮鼓。而其叔张宏民将手艺传给了其子张建明,张建明再传其子张艳群。张艳群将乐塘皮鼓从一个传统的小作坊,发展成一个规模化的生产厂家——名曰“永乐皮 鼓厂”,厂址由乐塘整体搬迁至零陵古城北边的七里店。厂内有几十位工匠帮其生产加工,目前生意兴隆,其产品在湘桂粤滇黔诸省,常常是供不应求,现已形成一个传统品牌。至于张志高为何要到湘乡去学皮鼓制作?动因如何?张绵智老人一时还说不清楚。在他的记忆里,全州、东安、祁阳、 零陵乃至桂林的众多剧团和乐师都到乐塘来订制皮鼓,可谓是络绎不绝。

我们在调研中,还获知乐塘皮鼓的另一则传说:清咸丰年间,太平军从广西进入湖南,路过零陵乐塘时,一兵丁因伤势重而不能前行,被乐塘张启兵收留,并为其疗好了创伤,还帮助这个兵丁在乐塘安家。这兵丁为报答张家的收留照料之恩,遂将其祖传的皮鼓制作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张启兵,从此便有了乐塘皮鼓的名号。

张启兵(1820—1891),是目前了解到的乐鼓皮鼓的最早传承人,他师从太平天国的一位兵丁,掌握了皮鼓制作技艺,并将其手艺传给了其子张志高(1855—1917)。而张志高见自家生产的皮鼓种类过于单调,手艺不精湛,于是背负行囊前往湖南皮鼓重镇——湘乡拜师学艺。湘乡在晚清末期,其俊杰志士并起,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文化名区,形成了湖湘文化的高地。张志高在湘乡学艺期间不仅大大地提升了自己制作皮鼓的工艺水平,更是扩大了文化视野与求精意识。张志高回到乐塘,便形成了乐塘皮鼓的独特风格和品质。后来,张志高又将乐塘皮鼓制作工艺传给了其子张宏民(1892—1967),张宏民再次探索皮鼓制作技艺,使其质量进一步提高,并在湘桂间形成影响。张宏民于晚年又将手艺传给其子张绵秀(1933— )、 张绵智等兄弟。张绵秀传给张建明,张建明传给张艳群。自张启兵到张艳群,形成了乐塘皮鼓的传承谱系。

从这一则民间故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测,乐塘皮鼓的制作应该不晚于张启兵。至于受伤兵丁与张启兵的故事,无论真假,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家匠人对皮鼓制作工艺上的不断创新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张志高前往湘乡拜师,说明他是有备而去,并不是一切从零开始,更不是一 时心血来潮的举动,应该有其振兴家业的愿望和追求。

此外,张家族人中制作皮鼓的匠人,大多都会音律,都是民间乐队的鼓手。像张绵智老人就是十里八乡争相邀请的鼓手,凡是附近村里做道场,或是红白喜事,常常要邀请他去敲鼓。制鼓、卖鼓、敲鼓、爱鼓、知鼓,“鼓” 成为乐塘张氏最大的传家宝。

 

 

文章来源:红网(转零陵融媒中心

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2019/12/27/6439690.html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