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传统工艺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非遗动态 > 非遗要闻 > 正文
非遗要闻
“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之《朝鲜族农乐舞的多样表述》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3-03-16 11:06:25      作者:     审核:  来源:文旅中国       点击:

3月11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承办的“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第二场《朝鲜族农乐舞的多样表述》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本场活动由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廖燕飞主持。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我国目前唯一以舞蹈之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本次活动围绕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的多样表述展开,由学术主题讲座、传统舞蹈类非遗的展示与教学两部分组成。

在学术主题讲座环节,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朴永光以《话说朝鲜族农乐》为题,厘清了朝鲜族、农乐、农乐舞等相关概念,介绍了朝鲜族的迁徙过程、居区分布与身份确认等基本情况,阐释了朝鲜族农乐的生成、发展、种类、形态、构成,以及农乐在当下的多语境中所形成的多样表述形式。他强调应将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运用好作为未来路径,以凸显民间艺术的传承意义与宝贵价值。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副院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崔敏浩以《游艺与舞蹈:朝鲜族农乐舞的两种传统》为题,阐述了传统农乐的综合性,指出了农乐舞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舞台艺术化和乐舞分离的问题,分析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所经历的结构性转变。国家级非遗项目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代表性传承人金明春以《朝鲜族农乐舞传承保护之我见》为题,介绍了汪清农乐舞的构成与特点、汪清象帽舞的传承与流变,以及农乐舞服装、道具、音乐的发展,并以其亲身经历诉说传承保护工作之经验。

专家们在学术主题讲座的最后也现场回答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欧建平、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李北达、媒体记者,以及在场观众的多个提问。现场充满了思想交流与学术探讨的浓厚氛围,大家在互动讨论中加深了对朝鲜族农乐舞的传承与保护的理解与思考。

在传统舞蹈类非遗展示和教学环节中,来自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文广旅局农乐舞传承保护中心的陈良、全权日、李俊霖、朱建民、尹荣勋、太永春、王晨七位演员,现场为观众表演了朝鲜族农乐舞、长鼓舞和象帽舞。小伙子们边演奏、边舞蹈,将人、乐、舞融于一体,尤其当他们使出象帽舞钻圈技巧,当他们将象帽彩带舞得旋转如风,当二十多米长的象帽彩带划过观众头顶又在即将落地瞬间飞旋舞动时,在场观众大声欢呼、用力鼓掌,活动现场瞬间沸腾。表演结束后,金明春向观众展示了朝鲜族农乐舞所用乐器的特点与演奏方式,并邀请观众佩戴象帽,尝试与体验象帽的摇动方式,使参与者得以在学术研究与艺术感知的激发下更好地理解传统舞蹈类非遗研究所不可或缺的“身体在场”意识。活动最后,朴永光教授、传承人金明春、来自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金永森老师及演员们与现场观众纷纷走入场地围圈而舞,在欢快激越的鼓声中共同体验传统舞蹈的魅力。

有观众表示能够来到现场观看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的讲座与表演非常幸运,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了朝鲜族农乐舞的背景知识与发展状况,并且还在现场亲身感受朝鲜族农乐舞的表演形态,真是一次特别受益的体验。朴永光教授也认为:“人不只是生物性的人,更是文化人,此次身体在场系列活动举办的意义即在于让非遗走进大众视野,让传统文化滋养人民群众。”

本场活动在专家的细致讲述、演员的精彩演绎与现场观众热情的反馈中圆满结束,既体现了主办方的精心设计与周到安排,又展现了朝鲜族农乐舞浓厚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未来两周的每个周六,主办方将持续举办“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后两场的活动,主题分别为“跨境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交流与建设和谐边疆”“非遗视域下传统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将邀请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区的传承人来到北京,“零距离”让公众感受传统舞蹈类非遗的民族之情与舞动之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