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编号: |
2-63(省级) |
公布时间: |
2009(第二批) |
所属地区: |
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
类型: |
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
保护单位: |
|
传统工艺名录编号: |
|
公布时间: |
|
项目简介:
雕花蜜饯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食品,又是美如玉琢、形色别致的工艺品,是美食文化与民族文化完美结合的民间艺术珍品。它起源于东周时期,发展于五代末年,世代相传,成为靖州民间历代上贡朝廷的御品。靖州雕花蜜饯技艺分布在湘西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及周边一带。
靖州蜜饯,古代中国雕花食品的一种。历史悠久,是妇女们巧夺天宫的技巧制作。靖州蜜饯是将未成熟的柚子青果切成片,用柳叶刀雕出龙、凤、鱼、虾、花、鸟、虫、叶以及“喜鹊闹梅”“孔雀开屏”“燕子啄泥”“二龙戏珠”“嫦娥奔月”“鱼儿戏水”等一些图案,放在水中漂洗,然后拌白糖或蜂蜜,晒干即成。
雕蜜饯花是一项充满灵思巧慧的艺术创作活动。大娘老嫂巧妇姑娘们把柚子切成或圆或扇的均匀薄片,然后操起柳叶尖刀,在柚片上施展才艺,她们俨然就是一个个令人钦慕的天才艺术家,捏片在手,一穿一插,一削一挑,只见柳刀翻转,柚屑纷落,一眨眼的功夫,一朵菊花或一尾鱼虾就雕好了。整个过程干脆利落,技法娴熟,其线条流畅,刀工细腻,形象栩栩如生。雕花蜜饯的造型花样繁多:双龙戏珠、孔雀开屏、鸳鸯戏水、喜鹊含梅、雄鹰展翅、燕子衔春、蟹兵虾将、蜂飞蝶舞、同心结、双喜图、福临门……应有尽有、美轮美奂,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雕花蜜饯工艺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它对我国民间艺术尤其是雕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它来自民间,更是百姓生活的写照,是民族文化心理和不同时代文化积淀的独特表现方式,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苗侗文化内涵,从内涵到外在的表现形式诸方面均折射出苗侗人民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追求和独特的民族精神,达到了工致传神、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雕花蜜饯生产工艺流程复杂,这些生产技艺是靖州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它充分展示了苗侗人民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艺水平,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积极的见证意义。


传承人简介:
姓名 |
级别 |
批次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江永珍 |
省级 |
第二批 |
女 |
1930.12 |
苗族 |
传统技艺 |
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
易明珍 |
省级 |
第四批 |
女 |
|
苗族 |
传统技艺 |
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