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编号: |
Ⅷ-71(国家级) |
公布时间: |
2014(第四批) |
所属地区: |
衡阳市耒阳市、邵阳市隆回县 |
类型: |
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衡阳市耒阳市、邵阳市隆回县 |
保护单位: |
耒阳市蔡伦纪念馆、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传统工艺名录编号: |
|
公布时间: |
|
项目简介:
竹纸作坊起源于湖南耒阳,据《耒阳市志》载:东汉元兴年间以后,耒阳的手工造纸作坊遍及上堡街、陶洲市、盐沙铺、平陵、导子洲等竹林山乡。东汉和帝元兴年(105),耒阳县人蔡伦发明造纸术,县内乡民利用造纸技术造纸,历代相传。盛产楠竹的上堡、陶洲、盐沙、三都等地手工造作坊最多,每个作坊多的10余人,少的2-3人。产品有包皮纸、烧纸、湘薄纸,五色纸土纸,每90张为一刀,360刀为一担,以担销售。
滩头镇手工抄纸技术继承于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的造纸术。滩头手工抄纸工艺至少在明朝时代已经成熟,清代、民国为鼎盛时期。当时,在滩头古镇及周边几十个村庄,拥有作坊1100多家,熟练工人2000多名,主要生产土纸,还衍生出皮纸、色纸、香粉纸、宣纸、炮簾纸等多个品类。外地商人经销滩头的纸业,曾在此办了几十个纸庄,村村有槽坊,处处闻纸香,曾经被誉为“南方纸都”。 滩头手工纸业的繁荣,带动了滩头木版年画、隆回鞭炮、手工纸伞,宝庆书局(出版业)、梅山纸马等以土纸、色纸、皮纸为原料或为载体的多种文化现象与手工传统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滩头一带相对的经济繁荣。
2014年,《竹纸制作技艺(滩头手工抄纸技艺)》项目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名录。

传承人简介:
姓名 |
级别 |
批次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李志军 |
国家级 |
第五批 |
男 |
1959 |
汉族 |
传统技艺 |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梁成富 |
省级 |
第三批 |
男 |
1977.12 |
汉族 |
传统技艺 |
耒阳市蔡伦纪念馆 |
刘凡弟 |
省级 |
第四批 |
男 |
|
汉族 |
传统技艺 |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