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传统工艺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湖南传统工艺项目 > 雕刻塑造 > 正文
雕刻塑造
宝庆竹刻

 

非遗项目编号:

Ⅶ—46(国家级)

公布时间:

2006(第一批)

所属地区:

邵阳市

类型:

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

邵阳市

保护单位:

邵阳市宝庆竹刻研究所

传统工艺名录编号:

Ⅰ-DKSZ-41(国家级)

公布时间:

2018

 

项目简介:
  
湖南省邵阳市旧称宝庆府,地处湘西南,是湖南西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宝庆属西高东低半山区半丘陵地貌,盛产楠竹,自古竹器制作业十分发达,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宝庆竹刻源自古代的手工竹木雕刻技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邵阳山川秀丽,盛产楠竹,自明嘉靖以来,就是我国竹刻艺术的主要发祥地,这项源自古代的手工竹木雕刻技艺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为一体的艺术品,包括“竹青雕刻”“翻簧竹刻”“竹根雕刻”“竹简书刻”等。宝庆竹刻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在山水人物题材上,把湘南地区的山川风貌和典型的古代文人画意揉粘融合,通过运用宝庆竹刻所特有的雕刻运刀技艺,准确生动地表达出古代文人诗情画意的浪漫主义神韵,并把这种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诗、书、画、刻并举的手法,反映出历史的变迁和人民的心声,从而体现浓郁的地方情趣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在花鸟飞禽等作品题材上,追求和再现古代工笔画的细致准确、生动传神的效果,并赋予人格化的个性,因而有着典雅、明快、秀美、舒逸的风格,给人们以恬静舒畅和热情愉快的艺术享受。宝庆竹刻2006年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民间工艺。明代编修的《宝庆府志》,曾记载过万历年间宝庆竹刻名师潘一龙及其竹艺作品的情况。清代康熙年间,宝庆竹刻艺人王尚智发明了翻簧工艺和翻簧竹刻。以此法制作竹刻时,艺人将竹子去青去节,剥削出竹簧,经煮、晒、碾等工序后,压平贴于木胎或竹胎之上,再抛光打磨,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上面雕刻人物、山水、花鸟。竹簧雕刻色泽犹如象牙,格调高雅,一经问世,即成为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竞相收藏的珍品,并被宫廷定为贡品和外交礼品。曾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1950年,政务院特定8件宝庆翻簧竹刻工艺品,作为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向斯大林祝寿的礼物。

 

传承人简介:

姓名

级别

批次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申报地区或单位

曾剑潭(已离世)

国家级

第一批

1932.05

汉族

传统美术

邵阳市

张宗凡

国家级

第四批

1968.09

汉族

传统美术

邵阳市

张交云

省级

第三批

1964

回族

传统美术

邵阳市

 

 

 

上一篇:沅洲石雕

下一篇:菊花石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