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编号: |
04-52(省级) |
公布时间: |
2016(第四批) |
所属地区: |
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 |
类型: |
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 |
保护单位: |
江华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传统工艺名录编号: |
|
公布时间: |
|
项目简介:
瑶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的“荆蛮”,至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盘瓠蛮”,隋唐的“莫瑶”,宋代以后的“瑶”,绵延不绝。技艺高超绝伦、图案奇异斑斓的瑶锦文化就是在这漫长的历史环境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到了宋代,瑶人纺织工艺与印染、蜡染技术得到高度发展,有“妇纺织之法,莫瑶人之若也”之盛誉。及至清代,纺织刺绣工业更加发展,故史有“瑶妇尚织绣,皆自为之”之赞。“南岭无山不有瑶”,横亘湘、桂、粤、赣四省区的南岭是中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区。自宋元年间瑶族辗转迁徙至南岭山地以来,江华就是瑶族历史上的重要的中转站、大本营和发祥地,有“神州瑶都”之美誉。
瑶族女子从七八岁就开始坐在土织布机上,由阿妈或姑嫂教会纺织与刺绣技术,她们纺的和织的大都是婚嫁用的物品与衣饰,常见的有荷包、头巾、花带、背带、被面、帐帘等。最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是产于涛圩、河路口、一带的“八宝被”,它是心灵手巧的瑶家妹子将诗文与图案结合编织出的瑶族织锦精品。瑶家“八宝被”由各种彩色棉线镶配纺织而成,图案大体有丹凤朝阳、金龙出洞、双狮抢球、喜鹊登枝、鸳鸯戏水、鱼水合欢、麒麟送子、龙凤吉祥八种,应了八卦之数,因而俗称“八宝被”。这种被单织锦图案奇异、内容丰富、工艺精细。千百年来,以瑶家“八宝被”为代表的瑶锦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以绵绵不绝的生命力,跨越时空,一直延续,被誉为“少数民族织锦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民族织锦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传承人简介:
姓名 |
级别 |
批次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黎柳娥 |
省级 |
第四批 |
女 |
1956 |
瑶族 |
传统技艺 |
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 |